打從接到時報出版社的電話開始,我就在腦海中慢慢形塑這本書的樣子,
身為一個地理人,「地圖」當然會是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,
把島嶼的形狀、景點、地形、路線和島上的故事,都塞進一張地圖裡,
還要加上書籍印刷和排版的考量,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呢,
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寫書期間關於「地圖」的故事吧!
地圖進化史
最早出現,結果未被採用的蠟筆風格地圖,其實也不錯啦,只是太可愛了些~
水彩版的地圖初登場!比起蠟筆風格,這個感覺有文藝氣息一點 (?)
1.改變民宿(出發點)的圖案。
2.改變景點圖例的位置。
3.讓環島路線明顯一點,放大道路的字體。
4.淡化底圖部分的綠色。
水彩地圖第三版,加上指北針,改變一些景點位置,最重要的是把路名精簡化了!
再補充幾個旅行建議章節中提到的景點,正式版的金門地圖終於完成了!
地圖風格和形式決定之後,其他島嶼也陸續開始動工,辛苦美編了!
我喜歡地圖上標示故事發生地的小腳踏車,還有標注小景點的紅色標記,
也喜歡島嶼底下淺淺添繪的淡藍色海洋,和簡單敘述故事的深色對話框。
島嶼地圖
調整回來之後,塞不進一頁,所以改用跨頁的排版,正式版的七美是放在右邊。
本來想用虛線標示兩島距離,但又怕造成誤導,最後只有加上文字說明。
蘭嶼:地圖資訊塞得滿滿的,不然本來還想把所有部落都標上去呢!
書本印刷出來,大家都對地圖讚譽有加,真是辛苦時報出版社的大家了,
尤其是編輯靜倫,一來一回的校對信件,看得出來她的細心與在乎。
但身為地理人,事後想一想,應該還是要把比例尺放上去才對,至少加個「約1:1000」,
因為每一座島嶼放到書本頁面上的大小不一,實際騎乘的距離也會有所誤導,
加上比例尺至少能讓讀者了解島嶼實際的大小,和景點之間的距離,
好吧,如果書賣到幾萬本,應該有再版的機會,到時候再說吧XDDDDD
前幾天走晃了東引、西引島,對兩座美麗島嶼的陡峭斜坡印象深刻,
回覆刪除無意中發現你曾騎著單車走過,
深深佩服!